盐城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⑶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较好。 盐城汽车、机械装备、纺织、化工等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新特产业发展方略已经明确,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功能较优和特色明显的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对外开放合作步伐加快,韩国现代起亚、日本富士重工、德国黛安芬、艾文德、印度马恒达、意大利马佐里等一批跨国公司先后落户盐城。项目推进成效明显,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建设,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形态即将形成。
⑷沿海开发将加速产业发展。 盐城作为江苏沿海开发三大主体城市之一,历史上第一次被纳入到国家经济战略层面,有力地提升了盐城的城市知名度,沿海开发已成为盐城加快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成为全市各类产业、企业及项目面向海内外宣传自己、推介自己、寻求合作最直接、最有效的名片。沿海地区出海通道、物流通道建设已成为沿海开发的重要任务之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既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做大做强,也为石化、钢铁、造纸、新能源和船舶等临港产业,物流、保税、贸易、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盐城处在沿海发展和长三角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随着沿海开发的深入推进,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将有力地促进区域内各种产业要素的加速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与东南亚特别是港澳台、亚欧大陆桥沿线、东北亚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区域内外产业对接融合的条件更加成熟,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2. “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⑴工业化提升期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要求之间的矛盾。 “十二五”期间盐城将处于 重化工业与新型工业化交织期,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以重化工业加快发展为主导的,这符合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目前盐城重化工业的推进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型和外延式特点,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严重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增长的可持续性。“十二五”期间,能源需求与能源供应保障矛盾将加剧,非清洁能源在使用和消耗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将提高,这就要求“十二五”期间不仅要注意轻重工业的比重,而且还要注重重化工业的内部结构,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保持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要求的平衡。
⑵信息化基础与两化融合要求之间的矛盾。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是党的十七大对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虽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已经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但盐城在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设备,进而推进整个生产体系的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方面成效不大。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在信息化建设时往往自我封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网络平台。大量的产品信息、供求信息、技术数据等,都因为信息流通渠道不畅而无法实现企业间的共享。“十二五”期间要 从企业 、 行业、区域 三 个层面全方 位 推进“两化 融 合 ” 的难度较大。
⑶现有产业结构与特色化、高端化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 长期以来,盐城加入国际分工、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在于较低的要素成本,其中包括较低价格的劳动力、较低的环境成本等。然而,在劳动力和环境成本低等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减弱的情况下,新的以技术为主导的竞争优势还没有形成,盐城现有产业大多数依然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十二五”期间,要培植发展一批有基础、前景好、成长性强的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及其装备、光电、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海洋生物等新兴特色产业,推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必须对现有产业结构形态进行较大的调整和提升。
⑷粗放增长方式与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矛盾。 多年以来, 盐城工业主要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以及逐步形成的区位优势,以增量投入、项目推进为主要手段,在接受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城市产业转移中得到快速发展,是以产业链低端生产型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形态。“十二五”期间,盐城沿海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仍然会以日韩港台、欧美和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转移为主导,但要在接受转移中进行取舍,在接受转移中坚持提升,在接受转移中学会转移,建立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将现有产业发展成为以研发设计、产品营销为主体的哑铃型产业结构。通过专业化、社会化协作,精简生产制造中间环节,实现精益化生产。从制造业低端向制造业高端迈进,从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性制造业转变,切实摒弃粗放型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⑸产业组织方式与现代市场竞争要求的矛盾。 一是长期以来,我市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强势推动,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工业经济的手段较少。二是企业组织形式多是大而全、小而全,以研发设计为龙头的哑铃型生产模式尚未形成。三是专、精、特的小巨人型企业偏少,与龙头企业实行标准化、模块化配套供应模式没有建立,落后的生产组织方式将制约产业的发展。四是传统的产业集群,产业分工不细,配套协作不紧, 大小企业之间同质性竞争, 造成产业竞争力不强。因此改变产业发展方式,是适应现代市场竞争需要的必然要求。
⑹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市工业没有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机制。我国现有“世界工厂”的定位使中国制造业发展以代工生产和加工贸易为主要特征,这种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逆服务化”趋势。从需求来看,我市大多数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生产环节,制造企业无法形成对生产性服务的市场需求。现代物流、金融贸易、工业设计等服务业发展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相对滞后的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难以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难以满足工业结构升级对现代服务的需求,制约了工业竞争力的提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沿海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为主攻点,以创新经济、特色经济、品牌经济、低碳经济为目标,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手段,坚持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培植大企业、突破大项目,促进支柱产业特色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临港产业基地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以新兴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基本原则
⑴坚持增量带动原则。 坚持把增量投入作为促进盐城工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最关键的力量,不断加大工业投入的力度,通过增量带动发展,通过增量带动产业升级,实现盐城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⑵坚持特色发展原则。 推进新兴特色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加强新兴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品牌创建、龙头企业培植、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实现集聚、集约、特色化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⑶坚持两化融合原则。 发挥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和试点、示范企业的引领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增强信息技术渗透性、带动性和倍增效应,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深度融合,提高企业装备技术和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⑷坚持创新驱动原则。 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⑸坚持开放合作原则。 加快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注重与全国各地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实现产业联动、配套和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主攻日韩港台、拓展欧美,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⑹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把发展工业经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应用低碳技术,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内涵发展道路。
(二)发展目标
1 .经济总量目标: 到 2015 年,全市全口径工业实现主营 业务 收入达 900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1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主营 业务 收入达到 8000 亿元 , 年均增长 19.3% 。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 2430 亿元,年均增长 18.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200 亿元,年均增长 21.3% 。工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达到 48% 以上,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 50% 左右。
2 .经济结构目标: 到 2015 年,纺织、机械装备、化工、汽车四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主营 业务 收入达到 6500 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 80% 以上,其中:机械 装备制造业达到 2500 亿元,纺织达到 1600 亿元,汽车达到 1200 亿元,化工产业达到 1200 亿元。新兴特色产业 主营 业务 收入达到 5000 亿元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 60% 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 25% 以上。 各类工业园区主营 业务 收入比重达到 80 %以上。大市区主营 业务 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 40% 。
3 .工业投入目标: “十二五”期间,完成工业投资达 8900 亿元,重点推进 5 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200 项以上,其中投资 10 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80 项以上,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 50 %左右。
4 .技术创新目标: “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投入占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 1% ,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3 个以上、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0 家以上,新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280 家以上,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一批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建成一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两化融合”示范区、示范企业。新创国家级、省级企业、产品品牌 100 个以上,新创高新技术企业 50 家以上。每年开发省级以上重点新产品 100 只以上。
5 .企业发展目标: 到 2015 年,全市规模以上(新口径 2000 万元定报企业)工业企业数达到 3200 户以上, 20 亿元以上百强重点企业主营 业务 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 40 %以上,其中,主营 业务 收入超 30 亿元以上企业 50 家, 50 亿元以上企业 20 家,百亿元以上企业达到 8 家,千亿级企业达到 1 家。 新增 15 家以上国内和海外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33 万元 / 人。
6 .节能减排目标: 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逐步降低,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达标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稳步提高,建成一批节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7 .工业信息化目标: 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 450 亿元,其中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突破 125 亿元,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超过 150 亿元。电子商务营销额占全部商务活动的 50% 以上。建成 15 个交易额超过 1 亿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80% 实现管理信息化, 50% 实现产品设计研发和流程控制信息化。
三、工业布局
按照区域空间发展的点—轴系统理论,以盐城都市圈为极 核,促进生产要素集聚,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以沿海两条复合交通干线为主轴线,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和产业集聚。以沿海五个县(市)沿海经济区为节点,建设临港工业集聚区和物流园区。以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十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及滨海、响水两个化工集中区为主要载体,发展临港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形成“一极、两带、五个节点、十三个园区”的工业发展布局。
一极。 是指由盐城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的都市区。以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两个省级开发区、市环保产业园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重点发展汽车(新能源汽车)、光电、节能环保装备、风电装备、高精机电、动力机械、电子信息以及现代物流和服务外包产业。盐城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重点打造汽车(新能源汽车)、光电、软件及服务外包、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亭湖区重点 打造节能环保装备、现代物流、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三大特色产业园区。盐都区重点打造风电产业园、台湾纺织科技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输变电设备基地、高精机电装备产业园和通讯电子信息产业园。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财经速递
网站地图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
-
初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
·特色班
·精品班
·实验班
初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 -
中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
·普通班
·特色班
·精品班
中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