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会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宿迁财经速递 >

宿迁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思考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实验、开发、应用、推广,直到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如何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使潜在的生产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工作的关键性任务,因而掌握和分析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对破解成果转化难题,确定今后工作重点,提升科技管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愈来愈得到政府、科研单位、产业界等方面的重视。“依靠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我市各界的共识,所取得的进步也有目共睹。

  (一)政府引导成果转化的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推动成果转化。在贯彻落实省有关鼓励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意见》、《宿迁市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培育办法》和《宿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加速人才集聚,加快成果转化。市财政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于2007年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2008年又设立了宿迁市科技创业种子基金,年科技专项资金安排也由2006年的150万元提高到目前的400万元。二是全力向上争取,发挥示范效应。自2004年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实施以来,我市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共获批项目11个,获省无偿资助资金8900万元。这些项目的组织实施,大大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促使企业纷纷把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作为自身发展的追求目标,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并按照申报专项资金的条件标准来筹划企业的创新和产业化工作。同时,越来越多的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也开始主动与我市企业对接,积极转化其科技成果或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二)科技合作拉动成果转化的“引擎”作用充分发挥。我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渴望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自身的“脱胎换骨”,但面临着高校少、人才缺、技术层次低的瓶颈制约。针对这一状况,市委、市政府就把强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作为科技工作的主抓手,组织大规模的企业家代表团“南征北战”,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对接活动,引进人才、项目和成果,促使一大批科研“种子”在我市企业生根开花。一是“请进来”打造成果转化平台。2008年1月,邀请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来我市进行技术、项目推介。4月,“东南大学?宿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揭牌,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市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对接。二是“走出去”政府与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今年上半年,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开展“走进高校”系列产学研合作活动,与高校院所在紧缺人才培养引进、教科研基地建设、产学研项目合作、共建企业研究院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并签订人才与技术深化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最新的科研成果落户我市打下基础。5月份,又组织全市28家企业带着54个技术需求项目赴西安参加首届中国?江苏人才科技对接会。活动期间,我市企业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24份,正式签订合作协议8个,实现科技成果转让金额2500多万元。三是“求双赢”形成校企长效合作机制。通过企业资本与科研成果的对接,加速产业化进程,实现校企共赢。目前宿迁企业承担的省级以上科技项目,大多为产学研合作的成果。

  (三)平台建设促进成果转化的“孵化”功能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市按照“以创新服务载体建设集聚人才、承载项目、转化成果”的工作思路,大力打造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和研发平台,初步形成了多种资金投入、多种渠道兴建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的新格局。目前,我市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4家,入孵科技型企业43家,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30多名,实现产值近亿元,培育出省双软认证企业4家、省民营科技型企业3家,同时,研发平台的层次也得以很大提升,全市共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家,为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成果转化支撑经济发展的态势初步显现。随着成果转化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初步显现。2004年以来,我市11项省重大科技成果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9.3亿元,实现新增产值62.5亿元,利税5.74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推动和资金的投入撬动,使我市的林木花卉、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示范下,我市苏北花卉、龙嫂米线、绿陵化工等20余家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新品种、新产品开发50多项。与此相适应,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大幅提升。2008年,全市共完成专利申请483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0.94%;获授权专利185件,比去年同期增长43.41%。在第六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我市参展的32个项目中有12个项目获奖,其中金奖6项,银奖4项,铜奖两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实现成果转化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果转化投入资金不足。目前我市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例仅为0.34%,(全省平均水平为1.92%),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77%,均排在全省末位。近几年来,虽然市财政每年拿出50多万元的资金专门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果转化,但与科技发展的要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资金还主要依靠向国家和省争取。另外,各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投入的重点是已经产生实际效益的企业,导致带有一定风险的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贷款难度较大。

  (二)成果结构不合理、水平有待提高。我市申请鉴定验收的科技成果以及每年市科技进步奖的申报项目中,医疗卫生占比一半,与工业农业平分秋色,且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少,省内先进的多,表明我市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形成。这与以推进工业化为主体,工业占有绝大优势的比重,极不相称。申请、受理、实施的专利成果中主要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少、技术含量低、成熟度差。如2008年我市发明专利仅占专利授权数的3.24%。

  (三)企业承载成果转化的能力有限。科技成果要顺利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必须具有必要的资金和接受技术的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等。目前,我市的优势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较为传统的产业,加工层次较低、附加值不高,且缺乏具有强大带动能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大量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条件落后,投入资金不足,因此在接受科技成果转化时常常困难重重。

  (四)成果转化市内发展极不平衡。从历年我市申报的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情况来看,各县(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组织培育力度以及进行成果转化的基础条件均存在较大差异,个别县(区)至今尚未实现省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零的突破。

  关于加快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政策、资金、技术、市场、人才、成果等方方面面,并非易事,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下大力气,下苦功夫。

  (一)进一步优化成果转化的环境氛围。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技成果转化最主要的终极执行者。企业有无积极性主动性对科技成果能否转化或顺利转化至关重要,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科技政策辅导员的作用,大力宣传贯彻国家、省、市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律和优惠政策,使企业重视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同重视生产经营一样,并把它作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来抓,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宣传,引导社会,转变认识,更新观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局面。

  (二)进一步增加成果转化的科技投入。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基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融资为基础,货币资本、知识技术资本合作的全方位、多元化、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信贷机制,采取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方式扶植科技项目和科技企业。尤其要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与此同时,逐步提高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在财政科技投入中所占比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三)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实施。清醒地对待本地企业科技人才少、创新能力低的弱点,积极借助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人才、设施等方面优势,持续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将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适合我市的科技成果介绍给我市的企业,将企业的技术难题、技术需求反馈给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举行联合攻关、技术招标。鼓励市内企业与大学共同兴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孵化机构,使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从立项就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推动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长期签约的外协专家。

  (四)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成果为依托,造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骨干企业,树立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企业,选育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材料、新能源、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新兴企业,培育有地方特色、产业关联度大、可望成为区域经济支柱的龙头企业,做强做优承接成果转化“主力军团”。

  (五)进一步提升成果转化的科技服务水平。在全面推动市县(区)两级5个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扩量提质增容。逐步建立面向行业、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平台,加大研究和开发行业先进技术和关键技术力度,为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大力发展技术中介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服务,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技术创新服务。(六)进一步构建优质人才体系。一方面,结合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省科技厅人才“双千计划”、市“330计划”和市“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拥有领先成果的高层次技术领军人才,加速区域人才集聚;另一方面,加速培养既懂科技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企业人才。通过进修、培训、联合办学等形式,每年组织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到高校院所进行专题培训,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科技意识,提升技术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和善于运作科技资源的能力,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使之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课程介绍 价格 购买
特色班

班次特色
含普通班全部课程+服务。同时开通模拟考试题库,题库以考试大纲为主导,准确把握考试重点、难点与考点,教授答题思路与方法,剖析历届考试失分规律,指明考试中“陷阱”、“雷区”和“误区”所在。帮助考生减少答题失误,助学员高分过关。
课程组成
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考前冲刺班+模拟考试系统+在线答疑+电子版教材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购买
课程班次 课程介绍 价格 购买
精品班

班次特色
含特色班全部课程+服务,同时为开通精品班的学员配备相应的直拨咨询号码,专人答疑,建立完善的学员信息库,及时回访跟踪,了解学员学习情况,督促学习,提高学员学习效率。
课程组成
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考前冲刺班+模拟考试系统+在线答疑+电子版教材+ 赠送会计基础财经法规课程、题库+会计实务课程+当前不过,下期免费学

480元/一门
960元/两门
购买
课程班次 课程介绍 价格 购买
实验班

班次特色
含精品班全部课程+服务,实验班学员享受班主任制教学制度,并签署协议,当期考试不通过退还该课程学费(必须参加当期考试)。选报实验班课程的学员,还将免费获赠上期考试同科目下其他所有名师主讲的课程!
课程组成
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考前冲刺班+模拟考试系统+在线答疑+电子版教材+ 赠送会计基础财经法规课程、题库+会计实务课程+考试不通过,学费全额退

1000元/一门
2000元/两门
购买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

更新时间2020-08-27 12:00:47【至顶部↑】
联系我们 | 邮件: | 客服热线电话:4008816886(QQ同号) | 

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诉中心网站纠错二维码手机版